学术研究
出离不看表象,只看内心

舍弃今生的真正含义是舍弃得、失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这世间八法。不希求安逸富足、被赞美、被关注,不惧怕磨难挫折、被诋毁、被忽视。宠辱不惊,安贫乐道。自古以来讲个人修养必定提到这些,只不过佛教的修行人百般磨砺不是为了追求个人人格的完善,也不为流芳百世,而是认识到得、失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原本无实...... [详情]


日常生活中修行

一、何谓佛法融入生活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,经常做义工,捐赠财物、献血、捐献器官等等,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,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。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,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,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,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,这只能算是做好事,而不是佛...... [详情]


佛为什么要度众生

《金刚经》说:「彼非众生,非不众生。」所谓度众生是佛在发成佛大愿的时候,所立的誓愿,也是在没有成佛之前,尚有自我的时候,所抱持的心愿,所以在未成佛前的凡夫或菩萨,是有众生可度的。 可是,在成佛之后,既没有了众生,也没有佛,否则便是对立。既然有能度与被度的关系,便不圆满,并没有亲证法身的全体;因为一...... [详情]


什么是‘佛法’?

佛学中所谓的‘法’,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什么法规法令的那个意思中的‘法’,在佛学的义理中,‘法’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,及其产生、消亡的内在外在之原由。那么,从这个角度讲,世法范畴中的什么法令法规当然也是‘法’了。在佛经中,我们常见到‘一切法’、‘诸法’等字样,就是指‘一切事物’或‘宇宙万物万有之事理’的...... [详情]


学佛如何做功课?

修行除了万事万物中砺练心性,还应做功课来以维持心性,训练禅定。同学生做功课是一个道理,我们自然应该尽量努力、精进,把求取大智慧看成是人生重要的事,把做功课看成生活中同吃饭睡觉一样的内容。时间充裕者订一个计画,比如早、晚各一次定课,每次半小时等等。当然,具体的功课次数及时间长短,应依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...... [详情]